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我院代表参加新华社“中经智库每月谈”研讨会

 

 

379D8

2018年11月23日,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与新华社国家智库经济研究中心,在新华社新闻大厦联合举办“中经智库每月谈”研讨会,以“高质量就业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就业问题中出现的岗位转换问题、人工智能带来的失业问题等,为我国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发展目标建言献策。原国务院参事、北京交通大学袁伦渠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孙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张冰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总编辑助理刘学军,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分析研究处处长肖宁,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院长胡斌,北京工商联执委徐建军,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委会秘书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欧阳俊,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唐代盛等多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

新华社首席经济分析师陆晓明主持会议,他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产业转型的关键时刻,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就业、促进高质量发展,希望各位增加畅所欲言,在政策方面建言献策。

2AC12

新华社首席经济分析师陆晓明主持会议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分析研究处处长肖宁首先发言,从统计数据出发,在经济增长带动和各项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支撑下,我国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但当前外部存在不确定因素,中美经贸摩擦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部分外向型企业周平均工作时间出现下降

2F3A6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分析研究处处长肖宁发言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孙诚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指出民营企业接受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比例最多,社会就业存在结构性失衡,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存在大量缺口。孙所长指出,国内职业院校办学理念有待提升,并首次提出“校企行工作坊”的概念,学校、企业和行业应该一起开发职业教育课程,确保人才培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1209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孙诚发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张冰子认为社会公共服务也是影响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当前社会整体就业形势趋好,但内在矛盾和挑战依然存在。从历史角度来看,技术进步可使就业机会增加,但短时间来看会降低就业机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高技术和低技术岗位就业增加,而中等技术含量的岗位会减少。技术进步和劳动方式改变,教育培训体系,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治理制度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256E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张冰子发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总编辑助理刘学军指出,当前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总体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表明就业优先的政策有效。但是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部分地区的弱势群体、弱势阶层面临的就业风险可能更大,要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2702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总编辑助理刘学军发言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唐代盛从就业保护的角度出发,指出就业保护短期会降低劳动力市场的调整速度,但长期而言有利于劳资双方关系的稳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就业保护政策要在灵活性和安全性之间寻求好平衡,同时,社会保护体系要对就业保护进行弥补与加强,政府在促成就业保护的同时,也要考虑企业成本增加的问题。

3421C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唐代盛发言

北京交通大学袁伦渠教授就就业和科技进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科技进步对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有影响,应该如何平衡发展?袁教授指出,科技进步的最终目的是保民生,提出科技进步应该考虑社会就业问题,选择性地推动能促进就业的产业,实施积极的就业优先政策;坚持在就业优先战略的前提下有选择的吸收有促进就业作用的生产型服务业;要让企业尤其是有较强就业拉动作用的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挥科技进步的主要作用。

2A67E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袁伦渠教授发言

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院长胡斌指出,现代经济受到金融和技术两驾马车的驱动,人工智能的趋势不可阻挡。技术对金融行业的就业冲击较大,但人工智能也会带动新的岗位。金融行业人才供给将出现三大结构性调整,一是对金融行业的岗位结构;二是对从业人员的能力结构;三是对金融高校的培养体系。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带来更多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就业,从而推动中国金融高质量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的实体经济也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当前中国金融高素质人才不足,出现学历跟能力匹配不上的现象,人才培养体系应加强预警。

25C32

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院长胡斌发言

北京工商联执委徐建军从四个方面对当前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1)重视。国家的政策应该如何精准落地,基层人员对于国家政策必须有足够的重视;(2)顺变。新生事物必定带来新增就业,应该顺应潮流,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3)提升。当前就业空间仍然很大,高技术人才缺口较大,应该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4)安全。注重人才的盘点和人才的梳理,平衡各地区和各行业的人才需求与过剩。

1EFB4

北京工商联执委徐建军发言

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委会秘书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欧阳俊更加关注劳务输出与劳务市场开放的问题,各个省市人才政策不一致,政策目标应该如何得到平衡,弱势地区在人才吸引方面应如何应对?

最后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梅娟作发言,感谢劳动就业促进会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心准备,专家的建言献策非常有针对性,前瞻性,对促进高质量就业,促进高质量发展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65C1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梅娟发言